学校首页 > 德育天地 > 德育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教学案例-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作者:政教处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6/5/23 14:57浏览:1328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辨别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了解未成年人吸毒的诱因。

能力目标:掌握拒绝毒品诱惑,防范毒品侵害的方法,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毒品。

情感目标: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提高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目的

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调查: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曾经有过困难和挫折的,请举手。

从学生的困难与挫折谈起,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习。

  情境活动:万能牌神奇药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能解决同学们目前普遍遇到的烦恼。

万能牌神奇药”这个内容设置了广告推销、免费品尝等环节,在上课之初,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借用这个情境活动让学生犹如亲临现场,把他们从看客推向前台,也为下面“矛盾”而铺垫发展。

一、毒品评判篇

吸毒者阿牛深陷毒潭的生活

展示一组与毒品或禁毒相关的新闻材料、漫画、诗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分析、总结、归纳毒品的危害。

二、毒品识别篇

PPT考考你:请找出下列物品属于毒品的是?

出示一些常见的毒品图片,并附简单文字说明,让学生识别。

三、毒品防范篇

1反思活动情境

2、毒招大破解

3、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

反思活动情境中,一些同学之所以会掉进圈套,原因有哪些呢?面对这些毒招,我们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该如何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呢?本版块重在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归纳。

四、     禁毒共建篇

禁毒,我们能做些什么?

告诉学生:禁毒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中学生也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五、     结束

防范毒品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必须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清醒头脑,时刻铭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指明价值取向,做到情感升华

本课尾声部分,留下一个要学生去践行的作业,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实录:

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调查: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曾经有过困难和挫折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现在的学生真苦啊,这个考试那个作业的,压力特别大,对不对啊?(学生附和)

师:今天好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能解决同学们目前普遍遇到的烦恼。

情境活动:万能牌神奇药

PPT出示:万能牌神奇药推广会

头痛脑热,疑难杂症,药到病除;长期服用,男生能增强体魄,女生能美容养颜;神奇药能包治百病,甚至还能兼治“心病”,当你身心疲惫的时候,能舒缓筋骨,令你精神振奋,活力无穷;当你苦恼烦躁的时候,能给你送去无比欢乐,忘却一切忧愁------建议零售价:888/粒。

 

师:这个药有N多的好处,你们是否心动了呢?-------不信吗?不信广告看疗效啊。今天,在座的有福了,我们万能牌神奇药推介会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免费品试。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瓶小颗粒(里面是事先准备的糖果)。

师: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呢?再说了,反正是免费的哦。各位,市场价可是888/粒,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有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做下尝试)

 

师:采访一下,口感怎么样?味道如何啊?(生:有些甜)

师:还有谁愿意试用下?可能试用的同学目前还体会不到这个药的神奇之处。这个我解释一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人而异,有些人快的话,30分钟内有效果,有些人慢的话,1个小时后才有效果。来,还有谁愿意免费试用啊?(又有几个学生举手愿意尝试)

 

师:请同学们配合一下我的调查

1、神奇药的市场定价888/粒是否合理?

2、世界上是否有“万能”疗效的神奇药?

生:如果真的有这样神奇的药,888元也是值得的。但问题是这样的万能的药是不存在的。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一种“疑似神奇药”。这个药服用后,据说是能让人HIGH到极点,无比享受,飘飘欲仙。但它的价格昂贵,贵比黄金。一朝服用,就再也离不开它啦。你能猜出“疑似神奇药”的真正名字吗?

生:可能是毒品。

师:如果有一瓶“疑似神奇药”摆在这里,也免费品尝,你们愿不愿试试?愿意的举手。(没有人举手)

师:吃了它感觉好极了,无比享受,飘飘欲仙,这么好的药为什么你们不吃呢?

生:不吃,吃了上瘾就完蛋了。

 

过渡:看来啊,我们同学都知道了一些毒品的可怕危害。我请同学们来说说看,根据你所知道的,列举下毒品有哪些危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做简单的归纳)

一、毒品评判篇

师展示一组与毒品或禁毒相关的新闻材料、漫画、诗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分析、总结、归纳毒品的危害。

出示材料:吸毒者阿牛深陷毒潭的生活

师:阿牛因为吸毒,他失去了什么?

生:健康,因为吸毒瘦骨嶙峋,还被摘除了一个眼球。

生:吸毒后,妻离子散。

生:为了弄到吸毒的钱,而坑蒙拐骗,做了很多坏事,危害社会。

------

1、毒品对个人的危害

师:真是“一朝吸毒染成瘾,两眼发呆无气神。三餐难咽不眼夜,四处求钱跪恳人。五业荒疏家败落,六亲不认最无情。七窍生烟遍体痛,八方偷抢倍坑人。九(久)陷毒窟归冥路,
十成毁去好前程。重庆吸毒人员陈明勇,甚至因毒瘾发作向母亲要钱吸毒未成,竟然灭绝人性地用刀砍死母亲。是毒品将人变成了恶魔,变成了禽兽。

2、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师:因为吸毒,阿牛的妻子儿子都离开了他,亲戚朋友也躲得远远的,经商的积蓄化为乌有。正是“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尽田园房廊 ”。吸毒让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3、毒品对国家的危害

师:你知道在世界战争史上,有一场用植物命名的战争吗?(生:鸦片战争)

师简述鸦片战争,让5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蒙受百年的屈辱。

鸦片战争前歌谣;《请君莫畏大炮子》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如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4、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出示材料说明:美国政府查表明吸毒者用于购买海洛因的资金中,20%是抢劫获得,45%来源于贩毒,17%来自卖淫,12%来自盗窃,即总计约94%的毒资来自刑事犯罪活动。昆明市统计表明,全市抓获的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中,半数以上是吸毒者,全市吸毒人员80%以上有违法犯罪行为,其中80%的女性吸毒者,靠卖淫换取毒品、毒资。

小结:通过对毒品恶魔的批判,我们发现,吸毒不仅会失去个人健康和美好未来,还会摧毁吸毒者的家庭,毒品更是社会毒瘤,诱发犯罪,吞噬财富,祸国殃民。

 

过渡:毒品的危害可用十六字来形容“毒害自己,毁灭家庭,祸国殃民”,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讲讲看,你知道的毒品名字有哪些?

(生举例,师板书到黑板上)

二、毒品识别篇

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毒品图片,并附简单文字说明,让学生识别。

PPT考考你:请找出下列物品属于毒品的是?(出示图片让学生识别)

师提示:联邦止咳水、地西泮片,别忘记了,这些也是毒品。一旦药品被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的时候,也就失去了药的本性,成了毒品。

 

过渡:有人说“毒祸猛于虎”,在它面前,最容易下口的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作瘟疫,那么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目前,毒品问题正极大地威胁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中国吸毒者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诱使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走上“与毒为伍”的不归路?

三、毒品防范篇

师:我们假设,这节课开始之初,我是毒贩,以神奇药为幌子来推销毒品,我的阴谋是否已经得逞了呢?

生:有好几个同学已经上当了。

师:大家反思下,之所以会掉进圈套,原因有哪些呢?

(生回答:好奇尝试下、因为免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单归纳)

1、好奇心的驱使

师:对新事物怀有好奇是我们青少年阶段的特点,然而并非所有的好奇,都可以试验一下。在毒品面前,因好奇而尝试,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哪怕一小口。

出示材料:某戒毒所的调查,因好奇吸毒的约占70%

师:在毒品面前,务必控制你的好奇心,千万不要相信“吸一两次不会上瘾”的鬼话。

2、受同伴的诱惑

师:我推销神奇药的时候,为什么要先“免费”?毒品可是很昂贵的啊,那么,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拉人下水,第一次可能白送,但你一旦上瘾,就要高价卖你了。

师:据调查,90%的复吸者都是因为无法拒绝毒友的诱惑或影响,而重新投入毒品的怀抱。其实相当多的吸毒者“以贩养吸”,他们将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设定为潜在的售毒对象,并千方百计想拉他们下水。所以,我们要谨慎交友,千万不要相信“免费尝试毒品”的谎言。

3、面对困难挫折而逃避现实

师:在推销神奇药的广告里,鼓吹能包治百病,而且还能消除一切烦恼。其实是给了你一个讯息,你可以借此逃避现实当中的困难和挫折。吸毒能解决问题吗?

生:不能解决,反而会毁了自己。

师:是啊,毒品只能让痛苦者更加痛苦。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相信“毒品可以消愁、可以治病,甚至美容减肥等”花言巧语。

传承:其实推销神奇药这个情境中,列举了毒贩常常使用的三个毒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毒招。

4、其他毒招列举

毒贩有时候还会鼓吹“吸毒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刺激的时髦,是一种很能值得炫耀的时髦”,其实就利用了青少年追赶时髦、好面子的心态而向其灌输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使其上当。另外,有些毒贩利用青少年涉世不深的特点,将毒品掺入饮料、食物、香烟等物品中,引诱青少年入网。

师:面对这些毒招,我们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该如何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呢?

(生回答,教师归纳:正确把握好奇心,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喝酒、不吸烟,不进入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等;谨慎交友;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脱离低级趣味------)

教师小结:

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对毒品不了解或不能识破其毒招的情况下被引诱吸毒的,只有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并能识破毒贩的阴谋,我们就能真正做到远离毒品。对于毒品,无论吸食成瘾者还是禁毒工作者都告诉我们:绝对不要有第一次,绝对不要有第一口。

 

六、     禁毒共建篇

师:简述世界严峻的禁毒形势,每年6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指出禁毒是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PPT展示相关法律条文摘录------法律对吸毒和贩毒做了明确的规定。

师:禁毒,我们能做些什么?

1、宣传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毒品的措施

2、劝阻亲人不要吸毒

3、对有吸毒迹象的人及时举报

课堂总结:面对毒品,虽然有了法律这把正义之剑,有了警方的重拳出击,但防范毒品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必须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清醒头脑,时刻铭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今天一个课外作业是,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禁毒为主题的宣传手抄报,我们将在校园展示窗展示优秀作品。同学欲知禁毒方面更多详情?请登录温州禁毒网。

 

教学反思:

当前信息比较通畅,从新闻、报纸等渠道,学生对于毒品的一些内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在本课设计中,在处理关于毒品危害、毒品的种类等内容,是用一个案例讲解、用一个,落实知识点,以点带面,相对比较简略。本课重点处理内容在未成年人吸毒的诱因和毒招的破解上,因为在以往的教材或是观看禁毒影视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往往认为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没有一定的切身体会。所以,在本课中特意设计了一个活动情境——万能牌神奇药,借用这个情境活动让学生犹如亲临现场,把他们从看客推向前台。并且该活动情境与后面毒品防范篇的章节相配套,起到预设与呼应,最终得出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一时不慎,痛悔一生,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忠告。

就本节课的效果而言,应该说,对学生的心灵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触动作用,这也可以说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吧。然后个人认为,只通过一节课就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不客观的。禁毒,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多方携手,齐抓共管,尤其是学校教育这块,更是要持之以恒,要贯穿在德育教育的始终。

 

长乐职专预防毒品教育教案

 

课题名称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毒品预防教育

年级

15级财会(3)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室

多媒体教室

学情分析

《毒品预防》属于禁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必须要具备一些充足的法律知识和公安专业知识,特别是毒品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毒品预防属于没有接触过的课程,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知识、毒品滥用的基本现状,掌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在中小学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方法程序;学会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参与性方法和技能;熟悉和掌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方法,了解和学会对毒品预防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熟练掌握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技能。

2)在认清本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条件下,针对《毒品预防》的特点集中精力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学会具体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毒品的危害,思考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专题教育的形式。(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

(2)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方法:

①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②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③随时注意介绍禁毒工作的一些新的信息。

④充分运用好实际案例。

⑤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班级教学的特点组织好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毒品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 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

2. 毒品的种类。

教学资源

1.一盘影片光碟:《黑白记忆》。

2.一台放映机。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案例讲述,导入新课。

(一)以往青少年吸食毒品案例讲述.

1、案例讲述。
2、展示吸食毒品带来的危害的照片。
3、播放影片。

(三)教师提问。

 听完以上的案例、看完以上的照片和影片,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四)学生回答。

教学活动2

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幻灯播放)

(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

我国在199012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认识毒品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

(三)毒品知多少?

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12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

教学活动3

师生互动,交流对话

一、话题:

1.对好奇的事就要去尝试,是对的吗?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FUJIANSHENG CHANGLEZHIYEZHONGZHUANG XUEXIAO

招生热线:0591-28805898    28886810闽ICP备12005266号-2
学校地址:长乐航城街道里仁工业园区厚德一号Copyright © 2021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